“我们在,24小时守护生命”,武汉医护人员坚守救治一线服务市民_要闻_新闻中心_长江网_cjn.cn

【字体: 大中小】

  近日,武汉市全面扩充救治能力,全市开设290家发热门诊,开放63843张床位,54家三级医院开通互联网诊疗通道,4404名医生上线云问诊服务,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12月25日,武汉新闻网多路记者走进武汉多家医院的急诊科、呼吸科、发热门诊、儿科等科室救治一线,直击武汉医护人员坚守一线尽力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我们在,24小时守护生命。”

  急诊科副主任冉晓

  同济10支重症救治团队尽锐出战

  冉晓全力为患者诊治。

  12月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每天接诊患者超600例。其中,重症患者较多,大部分重症患者年龄偏大、基础疾病较多,需要使用呼吸支持。

  “收治到ICU病房的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急诊科副主任冉晓说:“看到他们就想到我自己的父母,只想全力把他们都救回来。”

  为全力保障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半个月前,光谷院区举全院之力,优化资源力量配置,临时组装了6张抢救单元,将ICU病床扩增至26张。

  “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精细化管理”,同济重症救治“尖刀连”带着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重要经验再集结,10支重症专业救治团队包括插管队、护心队、ECMO队、护肾队、CRRT(透析)队、护肝队、护脑队、康复队、儿童救治队、孕产妇救治队尽锐出战,随时准备支援各专科医疗救治。

  近一个月连轴转,冉晓中途也“阳”了。居家治疗期间,他仍坚持在线给网友科普用药常识和注意事项。12月19日,刚刚“阳康”的他给科室发去短信:“明天可以排我的班。”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阳康”返岗第一天,他坚守岗位近14个小时。

  冉晓说,“看着越来越多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出院,我们每一步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市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罗光伟

  24小时在线,一人一策精准施治

  罗光伟(左)诊断病情。

  “我是我们科唯二没有‘阳过’,一直在坚守的。”从11月11日开始,武汉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罗光伟连续在岗45天,奔波忙碌于救治第一线。

  “这段时间,上班下班都没有什么区别,每天要接100多个电话。”危重病人的病情随时会变化,必须24小时在线,每天夜晚12点钟以后才能睡觉。常常半夜接到电话,罗光伟便立刻从床上爬起来参与会诊,进行指导。

  由于妻子也是医生,在特殊时期,两人都想尽自己所能在岗位上坚持久一点,平时回到家了也十分注意防护、消毒。他笑称,“这可能就是我还没‘阳过’的原因吧。”

  罗光伟说,“我们每天都会组织医生讨论病例,把危重病人过一遍,一人一策,精准施治。”

  看着病人数量增加,他希望自己是“慢羊羊(阳阳)”,晚一些“中招”,守着病人一起逾越过这个冬天。

  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主任赵慧

  每个医生都是高速陀螺,“阳康”即返岗

  赵慧与同事为患儿做相关急救工作。

  11月底以来,新冠病毒快速蔓延,又逢秋冬儿童季节性就诊高峰,发热患儿陡增。一边是工作量攀升,一边是科室人员“战斗性减员”。作为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主任的赵慧,心疼自己“战友”的同时,由衷佩服她们的战斗力。

  12月14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发热门诊接诊量达700余人次。“那一刻,我真实地体会到为什么我们被称为‘白衣战士’。”赵慧说,儿科医生不同于其他科室,必须进行听诊,同时检查患儿的喉咙。相较平时,发热门诊患儿家长更为焦虑,很多人都存在紧张情绪。医护们除了提供患儿正常诊疗外,还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情绪安抚、健康宣教,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倾听。每个医护都像上了发条的陀螺高速运转着,一些人刚刚“阳康”就第一时间返岗。

  提到“战友”,赵慧既骄傲又感动,全然忘了自己已经连续工作20余天生。

  市肺科医院发热门诊医生姚利

  明显感受到门诊发热患者少了

  姚利(图左)在工作中。

  从12月24日下午5时到25日早上8时,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发热门诊,值班医生姚利接诊了19名患者,开出9张住院证。他明显感受到,发热门诊患者有所减少,但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增加了,大部分是高龄、合并基础病的患者。接下来重症救治将成为重中之重。

  29岁的姚利是一名外科医生,也是最早一批“阳康”返岗的医务人员。12月13日,姚利开始支援发热门诊,当天没顾上吃午饭,一共看了30多个病人。“前期患者以年轻人为主,绝大多数是轻症,因为紧张焦虑来就诊。”姚利说,当时医生更多起到“安慰剂”的作用。

  这段时间,随着各种科普知识的普及,大家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居家治疗接受度更高。姚利坦言,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对年轻人威胁不大,但对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有风险。要特别警惕病情短时间内急剧变化。

  家庭医生黄玲

  有时凌晨3时还在接居民电话

  家庭医生黄玲把健康服务送到居民家。

  12月24日晚上10时许,东西湖区金银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黄玲的电话又响了。“黄医生,孩子感染新冠,高烧了好几个小时,吃了退烧药也不管用。”孩子的父亲十分着急,电话那头不时传来孩子的哭声。

  “您先别急,孩子几岁了,吃了什么药,目前有什么症状……”黄玲仔细询问起孩子的情况,在初步诊断后开出了一张药单。同时为缓解孩子的发热症状,黄玲在电话里进行了物理降温的教学。水温多少度、擦拭什么部位、擦拭时长,每个步骤都详尽地指导,直到家长渐渐放下心来。

  类似的咨询求助电话黄玲每天都会接到四五十个,有时半夜两三点都会有居民紧急来电。

  近期,黄玲所在团队每天24小时在线,全力满足广大居民就诊和健康服务的需求。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他们会上门进行诊疗。黄玲认为,在最短时间解决患者的问题,给予他们帮助与指导,是每一位家庭医生的职责,也是自己从医的初心与使命。

  接种疫苗护士易思思

  上门为八旬老人接种新冠疫苗

  送苗上门,医护暖心服务高龄老人。武汉新闻网记者余丹夏 摄

  12月25日早上9时,江汉区北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易思思接到居民电话,北湖街道横堤社区两位八旬老人行动不便,希望能接种新冠疫苗。于是,她和中心公卫科工作人员陈璇、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肿瘤科医生黄欢一起,拿起新冠疫苗和接种工具、急救药品和设备,立即奔赴居民家。易思思说:“居民有需要,立即去上门,疫苗多‘跑路’,老人少跑腿。”

  在85岁的段玉芝老人家中,在查看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询问近期生活饮食情况、既往疾病史和过敏史,耐心解答老人及家属对接种疫苗的疑惑,并详细讲解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后,易思思迅速为老人接种了新冠疫苗。

  三人还利用30分钟留观时间,查看了老人日常服用的慢病治疗药品,细心指导老人做好通风透气、房间消杀,并留下手机号,叮嘱老人和家属,出现不舒服的情况及时电话联系。段奶奶坦言:“一点都不疼,又快又好。你们服务到家。谢谢你们一直把我放在心上!”

  (武汉新闻网记者江梦晴 黎清 武叶 余丹夏 实习生肖怡星 通讯员常宇 代雨朦 温红蕾 黄洁莹 张全录 陈智勇 干坤涛 高晖 统筹:李俊)

  【编辑:张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