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十大历史名人

 28.jpg


1、朱鲔

朱鲔,字长舒,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公元22年(地皇三年)参加绿林军起义,为首领之一,绿林军分兵之后,与王匡北入南阳,号新市兵,称将军。公元23年(地皇四年),拥立大汉宗室刘玄为帝,刘玄登基后拜朱鲔为大司马,入长安之后,刘玄大封诸将为王,封朱鲔为胶东王,但朱鲔以汉高祖有约“异姓不得封王”,而没有接受封赏。公元25年(建武元年),刘秀称帝,挥兵攻打朱鲔镇守的洛阳,朱鲔坚守数月,后在刘秀许诺不计前仇(朱鲔是杀害刘秀兄长刘演的主谋之一)之后,朱鲔投降,刘秀拜他为平狄将军,封扶沟候。【 详细>>】

2、钟子期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详细>>】

3、陈銮

陈銮,字仲和,亦字玉生、芝楣,湖北江夏(今武昌)人。清朝官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道光二年(1822年),副主浙江乡试、京官考核为一等。五年,擢松江知府,调署江宁。值水灾,赈恤得宜。调苏松太道。设黄浦江救生船,浚吴淞江口。升苏松粮道。历广东盐运使、浙江按察使,升江苏布政使,又升江西巡抚,再调江苏。在各地修水利,建义仓,禁鸦片,颇有玫声。道光十一年,从春至冬,湖北沿江、汉各地皆遭大水,捐银数千两为家乡助赈。后升两江总督,兼署江南河道总督。十九年,冒暑行阅,病卒。

4、冯京

冯京(1021年-1094年),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北宋大臣。曾祖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今广西宜州市),至祖父时落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历官翰林学士、扬州、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亳州、成都等地。宋哲宗即位,累官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1094年)去世,年七十四。追赠司徒,谥号“文简”。冯京著有《灊山集》,今已佚。

5、张裕钊

张裕钊(1823~1894),晚清官员、散文家、书法家,其书法独辟蹊径,融北碑南贴于一炉,创造了影响晚清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字廉卿,号濂亭,湖北鄂州市梁子湖畔东沟镇龙塘张村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举,考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为“曾门四弟子”之一,被曾国藩推许为可期有成者。生平淡于仕宦,自言“于人世都无所嗜好,独自幼酷喜文事”,曾主讲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书院,培养学生甚众,范当世、马其昶等都出其门下。

6、叶名琛

叶名琛(1807年~1859年4月9日),字昆臣,湖北汉阳人,近代著名历史人物,清朝中后期著名疆臣,官至两广总督擢授体仁阁大学士。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俘,自诩“海上苏武”。人称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作为朝廷能干的大员将,叶名琛知人善任、勤勉政事;作为镇压叛乱的刽子手,叶名琛是令人憎恶痛恨;作为客死他乡有气节和操守的俘虏,叶名琛又值得敬佩和尊敬。

7、黎元洪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是湖北黄陂人,故称“黎黄陂”,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民国十二年(1923年)6月,黎元洪再度辞职,退出政坛,移居天津投资实业。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脑溢血在天津去世,享年65岁。

8、谭鑫培

谭鑫培(1847年4月23日-1917年5月10日),本名金福,字望重,著名京剧大师。主攻老生,曾演武生。因堂号英秀,人又以英秀称之。亦有伶界大王之赞。 籍贯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出生于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大东门外谭左湾九夫村。其父谭志道,主工老旦兼老生。谭鑫培为其独子,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出生。1905年,谭鑫培在丰泰照相馆拍摄了黑白无声影片《定军山》,该片成为了中国第一部电影。

9、何金寿

何金寿,字铁生,汉族,清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工诗文,善书画,兰竹师赵孟俯(子昂),风流潇洒雅韵出尘。山水小景师王石谷,清腴之气不谋而合。题画诗尤妙。何金寿为官正直、公正、不偏私,“直声震朝野”。光绪六年(1880年),何金寿被任命为扬州知府。在扬州任上,他事必躬亲,勤政爱民,直至以身殉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