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断口监狱民警刘军因公牺牲!背后的故事让人泪目

 一身警服挂在衣柜里,警衔、领花、警号熠熠生辉,仿佛等待着主人穿戴好下一次出发;一部被用得光滑油亮的对讲机,斜靠在办公室壁柜的一角,似乎还会响起工作交流的信号。

12月5日,记者走进湖北省琴断口监狱,民警刘军生前的办公室一切如故。20多天前,他在培训期间倒地不起,抢救无效,生命永远定格在36岁的年轮上。
生命虽然短暂,但刘军用无悔的忠诚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用平凡的坚守在监狱事业的道路上留下一道闪亮的足迹。
11月7日,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刘军和几位同事一起,正在湖北省警官职业学院参加警衔晋升培训。不出意外的话,12天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刘军将晋二级警督。 早上起床、洗漱,一如往常。
“刘军晕倒了!”操场上,刘军突然倒地,同事们赶紧上前。
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警官职院的校医来了,洪山监狱医院救护车来了…… 琴断口监狱机关,监狱长吴北宁、政委胡军斌多方联系,确保刘军得到最快、最好的救治。
“挺住!挺住!”“坚持!坚持!”救护车上,同事们不停为刘军鼓劲。 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仍无力回天,刘军终因呼吸不畅、心脏猝停,永远地离开了。 翻阅刘军的简历,朴实无华却动人心弦。
“他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当初,叔叔曾想让刘军帮忙打理公司。
生活选择着人,人也选择着生活的道路。刘军一心向往警营,婉拒了叔叔。为此,他一度和父亲产生了矛盾。
其实,父亲不是不通情达理,而是家里确实太困难。刘军母亲下岗多年,体弱多病,父亲单位效益不好,经济上十分拮据。刘军跟着叔叔,不仅有人帮带,还可以缓解经济上的燃眉之急。
“好男儿志在四方,而我,志在警营。”刘军认定了,这辈子要当一名好警察,实现儿时的梦想。
2001年,刘军从警校毕业,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一干就是17年。 没有辜负领导的期许,更没有愧对头上的警徽。2013年以来,刘军多次被评为琴断口监狱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并被省监狱管理局记个人三等功。
个头不高、微胖身材,憨厚地笑着,这是刘军。 “刘警官是个好警察,他在我心中分量很重!”服刑人员口中的刘警官就是刘军。说起刘军,43岁的服刑人员周某抹起了眼泪。
今年9月1日,正是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周某心神不宁,他在改造周记上写道:“家里的小孩,不知道上学没有”“家里的电话变了没有,想打电话回家问下”。
原来,周某的妻子离他而去,父母年迈,经济困难,他担心孩子交不起学费。 “你反映的情况会得到回复,希望你保持好的心态。”刘军用红笔留言。 “家里电话找到了,孩子已经上学了。”很快,刘军把想方设法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周某。 在刘军的教育下,周某积极改造,从死缓到无期徒刑,再到有期徒刑,一步步走向新生。 翻开服刑人员的改造周记,每一篇刘军都用心用情写下或鼓励、或答疑的话语。 一滴水珠能折射太阳的光芒。一本本改造周记、一次次谈心记录,见证了服刑人员的蝶变历程,折射出刘军重塑罪犯灵魂的艰辛与神圣。
“他总是能走进我们心里,让我们心服口服。”38岁的徐某是个火爆脾气,一言不合就要动手。因为这个坏脾气,他酿下大错,因为故意伤害被判死缓入狱。 如今,家人来探监,都说徐某像变了个人,遇事不急不躁,知冷知热,会关心人了。
“是刘警官,让我脱胎换骨。”徐某说。别看刘军是个大男将,但说起话来轻言细语,说服教育犯人也是苦口婆心。 看到徐某上进心不强,他不止一次劝他用积极的心态去改造。徐某表现越来越好,先后获4次减刑,还当上了生活组长。 用言语引导人,用行动说服人,这是刘军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 为了改造罪犯,他每天几乎同罪犯在一起,认真研究罪犯的各种心理状况,总是尽力为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他的心血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像徐某一样,越来越多的罪犯被触动、被转化,脱胎换骨。
公正执法的“严”警官
刑罚执行是监狱的主业主责,关系到监狱公信力和社会公平正义,容不得半点马虎。 去年底,三监区负责刑罚执行的民警调走。刘军主动请缨,扛起了这份重担。
全监区200多名罪犯,他全面清理了每一份档案,认真摸排罪犯的奖励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不漏一名罪犯,不错一分奖励。罪犯对奖励分值有异议,他及时解答,让人心服口服。
他放弃年休假、推迟婚假,也不让任何一名罪犯不能及时呈报减刑。 “想在减刑上动歪心思,根本不可能。”服刑人员解某思乡心切,想早点出去,他找到刘军,被严词拒绝,“事后,刘警官找到我,鼓励我积极劳动、踏实改造,通过正确方式早日新生。”
生前,刘军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话语:“法律是高压线,坚决不能触,作为执法者,要带头依法办事。”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燃烧生命,镌刻忠诚。刘军用十七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初心,擦亮了金色盾牌上热血铸就的警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