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逝世院士的缅怀,是一种精神接力_首页武汉_新闻中心_长江网_cjn.cn

  长江网评论员鲁珊

  长江水利奠基人、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文伏波10月28日在武汉逝世,微博上缅怀的留言达数千条。一位自称00后的网友写道:这些大师们,挺起了中国科技振兴的脊梁。

  文伏波院士是今年我们痛别的第32位院士。这些老一辈科学家在战乱中度过童年,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艰难创业,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拼搏奋斗,他们的人生,是一代科学人的奋斗史,是共和国的科技振兴史,也是一部家国情怀的精神史。

  文伏波院士是湖南人,求学于江苏,新中国成立后辗转荆江、丹江口、葛洲坝、武汉等长江沿岸地区,将年华都献给了共和国的长江水利事业。几天前去世的雷达科学家保铮院士,是福建人,怀揣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离家乡,扎根西北边陲六十多年,将毕生心血倾入国防科技事业。重温大师们的人生历程,能够清晰地看到共和国的科技事业如何起步、突破、追赶、发展、壮大。他们被人们誉为“共和国最亮的星”,引发了缅怀热潮,这是后来人对老一辈科学家的深情怀念,也是对他们卓越贡献的崇高致敬。

  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与振兴,老一辈科学家们跑出了艰苦而壮丽的第一棒,而今,大路越走越宽阔。到2020年,两院院士总数超过了1700人,最近一批新增院士平均年龄不到60岁,最年轻的仅42岁,中国科研事业蓬勃兴旺,后继有人。目前,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工程师总数都位居世界前列,专利总数世界第二,知识产权发展水平全球第八。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上,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斗下,中国科技实力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一些重大成果如国产大飞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世界嘱目。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越来越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科学家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崇与礼遇,大国重器等一批科学创造越来越成为我们自信自豪的重要来源。我们看到,袁隆平等一大批老科学家,仍活跃在科研第一线,为祖国和人民事业殚精竭虑。

  我们无比痛惜院士、科学家们的接连离世,感佩他们的卓越贡献和爱国情怀,也正是一种精神的接力。在新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尤其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让我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

  今天正是科学研究和科技创造大显身手、人才大展拳脚的时代,我们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必当跑出我们这一代的精气神,作出我们这一代的时代贡献,以最大努力、最好成绩,缅怀和告慰一代代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先辈们。

  【编辑:朱晨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