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走班制”,普通学生和残疾儿童少年共上一节课_首页武汉_新闻中心_长江网_cjn.cn

  长江网10月29日讯(记者向洁 通讯员陈克茂)学校采取完全融合、半融合的的方式,在课程设置上探索普特融合共性课程,采取“走班制”让普通学生和残疾儿童少年共上一节课。29日下午,武汉新闻网-长江网记者从江夏区融合教育培训暨2020年特殊教育工作会上获悉 ,为促进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该区将通过多元化手段深入推进随班就读工作。

  今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完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提升随班就读工作水平作出部署。

  “今年普通学生增加了20人,融合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江夏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王桂梅介绍,该校是江夏区唯一一所以特殊孩子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现有12个特教班和6个普教班,在校学生313人,其中特殊学生193名,普通学生120名。近几年来,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办学思路,构建融合教育平台,课程设置上进一步探索普特融合共性课程。将经典阅读、趣味数学、舞韵瑜伽、音乐欣赏以及手工制作和美工绘画、社团活动课程设置为融合教育课堂,采取的走班制形式,让普特学生共上一节课,融合效果显著。

  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同上瑜伽课。学校供图

  29日,记者在江夏区特殊教育学校六(2)班看到,有的学生正在做清洁,有的学生在埋头写作业。

  16岁的张怡然是一名脑瘫患儿,她坐在离图书角最近的座位上,从身后的书架上找到自己喜欢看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静静地读了起来。

  随班就读的张怡然坐在教室里静静地看书。记者向洁 摄

  该班现有13名学生,其中有2名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张怡然是“大姐姐”。“班上我年龄最大,他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虽然我是姐姐,但大家经常帮助我!”由于身体原因,张怡然书写不方便,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学会用拼音、五笔字型等输入法完成作业。喜欢阅读的她,也喜欢写作,“认识的字用拼音,不认识的字用五笔,我写得很快,老师认为我写的作文很棒!”

  张怡然曾经的同桌朱天乐是在读二年级时从花山五小转至该校的,一方面是因为离家比较近,步行只需7-8分钟,另一方面是源于这里是“小班化”教学,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带领学生成长。“没有什么不一样,人人平等,我们同学之间关系很融洽。不光一起上课,我们还一起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运动会、艺术节,一起去环山路远足。”朱天乐告诉记者,他觉得学生就是学生,没必要区分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

  采取“走班制”开展社团活动,普通学生和残疾儿童少年一起学绣花。学校供图

  据了解,为了让残疾儿童少年得到适合的教育,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安置计划前,江夏区今年成立了由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组成的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会前往残疾儿童少年家中进行评估,综合各部门专家意见后,确定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安置方式。

  【编辑:戴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