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经济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正成为潜力超强城市

 武汉的GDP从建国时期的江滩独秀


到80年代的步履维艰,再到如今身价万亿

成为现在长江中游经济带的巨无霸城市,武汉的经济发展可谓一波三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武汉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GDP有了突破性的增长呢?

其实早在100年前,武汉就有了自己的钢铁工业



5.jpg



城市定位转向

武汉作为新中国成立时内陆地区唯二拥有现代工商业的城市(另外一个是作为战时陪都的重庆),为新中国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毕竟中国最早的重工业钢铁萌芽就是在武汉开始的,汉阳铁厂曾长期垄断了中国的军工生产,民国期间,半数以上的国产武器由武汉地区生产,是中国为数不多既有铁矿石,又有钢铁厂的城市。

武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上交中央的税收在全国仅次于上海,名列第二,在各大计划单列市中,武汉的地方财政留成也仅仅只有百分之十几,远远低于同时期的广州。

曾经的大武汉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大武县”。直到武汉再此成为了国家发展的核心城市,武汉的经济投入才有了起色,近几年的武汉成为了大工地,全城的街道都在翻新拓宽,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发展思路的转变让武汉这几年的市容市貌有了快速的改变。

集中优势力量发展核心产业

一个城市的经济若想长久发展,那么一定要发展自身的核心产业,这些产业首先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还要能带动大量的人口就业。

汽车号称是价值最大的工业品

随着中国二汽的加入,武汉一跃成为了中国榜上有名的汽车城,依托便利的长江水运,武汉与制造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航运规模也逐年开始扩大,物流和制造成为了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在电子产业方面,武汉应该是较早布局储存器产业的,通俗说就是手机和电脑的内存部件,武汉每年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促成了长江储存和武汉新芯等一批高质量公司,技术水平距离行业内的巨头三星也只差1代,预计今年就可正式投产。

精密制造代表了未来

总之武汉如今的GDP属于基础设施开道,核心产业引领,航运物流配套,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在湖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假以时日,武汉一定会是长江经济带上最耀眼的一环。

身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喜欢武汉,觉得“武汉”这两个汉字很端庄很美,一看到武汉就想到黄鹤楼、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最近“多项指标数据显示,武汉正在成为综合能力及潜力超强的城市。”

【商业资源集聚度】

武汉已发展为商圈多中心城市

“商业资源集聚度在城市实力排名中占据25%的权重。”沈从乐表示,依据商业资源的聚集程度,将城市内的商业空间分为3类:有品牌门店落位的为最广泛的城市区域,相对形成了商业资源集聚效应的为城市商业区,商业品牌最密集的为核心商圈。

根据榜单显示,武汉在商业资源集聚度上排名第五,从老牌的中山大道江汉路、武昌中南路、街道口、司门口、 汉阳钟家村商圈、王家湾商圈,到新兴的光谷、古田、武汉CBD等商圈,形成了多个核心商业片区,强劲的商业圈实力说明武汉已发展成为商圈多中心城市。

【城市枢纽性】

大品牌进驻城市考量的指标

强辐射力的城市会向周边城市输送更多的商品、资源与人才,弱辐射力的城市往往处于被动接收辐射的地位。这种输送的能力被称为城市枢纽性,是城市重要的竞争力之一。

在城市枢纽性竞争排行中,武汉以93.98的分数位列第四。“枢纽性作用对于城市发展的地位举足轻重。”榜单中提到,商业大品牌进驻城市时首先会考量城市枢纽性这一重要指标。品牌商总是希望把单个门店的边际效益做到最大,这需要借助城市本身的辐射能力。

【未来可塑性】

创业环境最好的新一线城市之一

今年年初,南京、杭州、成都、西安和武汉等新一线城市都相继出台人才新政,把问题从“去北京、上海还是深圳”变成了“去北上深,还是某个新一线城市”。一个城市的未来可塑性是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因素。

创新能力是城市可塑潜力的重要一环,初创公司是最主要的创新主体之一。武汉的创业指数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三,创业平台数量和融资规模正在追赶一线城市,是创业环境最好的新一线城市之一。

“人才的流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座城市在未来是否具有持续增长的活力。”报告中分析,高校是人才最主要和稳定的来源。数据显示,2017年,武汉大学生留存率为57%,日益成为“大学生最友好的城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